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
香港讲学随想(一)
1985年,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赴香港讲学,历时五载,其间的苦辣酸甜多多,今整理出来,见教于同仁们。泼墨与无笔画当时的中国画坛,正值西风紧吹,国内已有人提出要“让中国画进入博物馆”、“断奶”等口号...
砚边拾趣(五)
阿拉“白相相”一次在南京看朱屺瞻先生画画,他伏案理纸,手拿斗笔,饱蘸浓墨,然后眼不看画纸,信笔在纸上“乱涂”,边涂边说“阿拉白相相”(上海话,即我玩一玩),涂完才看画面,边看边说,“瓦特哉”、“...
砚边拾趣(四)
“认真”没饭吃亚明老师诙谐,谈到画画和做人,说画家人品重要,做人要认真,但话锋一转说画画不能“认真”,他的意思是指画面僵、死、无生气,无意趣,特别“文革”之后创作上的教条、刻板之风。他说一故事:...
砚边拾趣(三)
“假到真时真亦假”—书画鉴定漫谈有理论家考证,书画作伪唐以前就有,宋代渐盛。明清以降,由于利益所趋,有人专制赝品,鱼目混珠,收藏家防不胜防,要鉴出真伪,非常人所能,致使鉴定学问十分了得。一般说来...
砚边拾趣(二)
海粟施水 一次刘海粟老讲课,说到画要画毛,画面不能画得太干净。他见在座的不太明了,便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年他去日本,和日本画家合作一画,日本几画家先画了松树、石头之类,待他画时,画面已满...
砚边拾趣(一)
画被“吃掉了”80年左右,江苏举办省画展,开幕式陈大羽老师未去。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去陈大羽老师处,自然说到画展的事,说画展中第一幅是刘海粟老的荷花,第二幅便是大羽老师的。同学们说时,略带得意,因为...
中国书法之美(五)
 9.“我用我法”石涛石涛即道济和尚,作为明室遗民,虽亦有牢骚,但不象“八大”那样强烈地“哭笑不得”,明亡不久便出山写迎接康熙南巡的接驾诗了。石涛以画名世,又著有大量画论,有《石涛画语...
中国书法之美(四)
明代董其昌评米字曰:“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惟米痴能知其趣耳。”(《画禅室随笔》)4.称雄一世的赵子昂赵子昂(1256—1322),号松雪道人,出身宋朝宗室,擅书画。陶宗仪...
中国书法之美(三)
2.颜真卿 唐代楷书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各领风骚。颜书雄强、刚健、浑厚、饱满、大方。他将横划有意写细,点、竖、撇、捺有意写粗,对称之竖向内环抱,使文字内聚合而守势。...
中国书法之美(二)
汉代的书法美学1.崔瑗的草书美学东汉时的大书法家崔瑗,擅隶书、草书,与老师杜度并称“杜、崔”。他的著名的书论《草书势》,在书法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崔瑗说:“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
总计 1215 个记录,共 122 页,当前第 120 页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