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观雨 品茗 赏牡丹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今日谷雨,我们就先来说一说谷雨的来历:
传说一
开天辟地以后,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到黄帝时代,朝中出了个能人仓颉。他独独一个住在沟里造字三年,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玉帝听到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
那一天晚上,仓颉正在甜睡,忽听有人喊他;“仓颉,快来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挣开眼睛,却见满屋子明光耀眼,地上立着个金人。他心里想,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不配受这样的奖励。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连抬带推地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他只说偶然捡的,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黄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着收受了。可是,过了四、五天,正当黄帝和群臣观赏金人时,突然飞来一道霞光,金人不见了。黄帝心里非常难受,却弄不清金人哪儿去了,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
却说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给你奖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又说:“好,我去报告玉帝让他把金人收回去,给你送些谷子。”
第二天,仓颉正要出门,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地上积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这时,仓颉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急忙去读黄帝报说。黄帝听了仓颉的一番汇报,也深感仓颉的功劳是应该大力表彰的。于是,他把下谷子雨这一天做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从此,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
传说二
民间流传着“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和“芍药打头,牡丹修脚”的说法,还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的谚语,形容这一节气百花盛开的人间春色。
民谚之中,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发大水,他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牡丹仙女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牡丹仙子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朵们的生命。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时节,香椿香透了整个春天。椿芽不但芳香怡人,而且脆嫩清鲜,营养丰富。《农政全书》说:“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救荒本草》载:“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更能凸显出椿芽清鲜的本味。
与“明前茶”相似,雨前茶就是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名二春茶,和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观雨、品茗,好一幅悠然自得的画卷。
自古至今,写谷雨的诗也常与牡丹、品茗相关。
牡丹图
明·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赏析:牡丹自古以来是花中贵族。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富贵花”、“花中王”的美称。唐伯虎题诗牡丹图,花开谷雨前后,此时节,此花风头无两。
《听雨》 郭西元 二零一六年作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赏析:谷雨时节品新茶,天气晴朗无风,看院子里的亭亭翠竹,兴致盎然,在新茶缭绕的香气中,画几笔山水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