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西元谈艺>《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成也素描 败也素描——致华研斋

《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成也素描 败也素描——致华研斋

      911号《中国书画报》发表了我的中国美术观首先是中国的一文,929号该报发表了署名华砚斋”“这个基础课不能丢的反驳我的文章。文章说我从抵制文化艺术的中西融合出发,......反对中国画家画素描......甚至呼吁......取消素描基础课,说这不仅是错误,也是荒唐可笑的了。文章说我的观点在国画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并给我戴了一顶质疑、否定徐悲鸿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帽子,并说真理毫无疑问的在徐悲鸿先生一边云云。(我想,如果真的真理毫无疑问的在徐先生一边,那你还在这里啰嗦什么?一笑)

         

斗士  45x34厘米  2016年作



   华文的论辩显得有些语无伦次:首先他说中国画的历史......早已证明了素描,绝非西方艺术家的专利发明,文章引用辞海关于素描的解释,说中国画的白描其实就是素描,并说中国古代石刻、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赵孟坚的《白描水仙》(此画称为白描欠妥,在这里暂不细论)、以及八大、郑板桥、......所有使用单色水墨线条......的中国画作品,包括......芥子园画谱均可视为广义的素描云云,......真是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请问,这是郭某人反对的那个素描吗?我要是反对这样的素描,你怎么好意思说我抵制文化艺术的中西融合不仅错误,也是荒唐可笑的呢?......其实,素描这个概念,和它本身都是自海外泊来,用这个洋框框来套,结果套出这些笑话来。我倒是想问华先生,你是不是要告诉我,武宗元、赵孟坚、八大、郑板桥......(这样连四王、吴昌硕、齐白石.....)都是学素描出身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不仅是错误,也是荒唐可笑的了。你为了证明自己,把我推向极端,不小心跌进自己设计的陷阱里。

  

儿时所用  35x34厘米  2013年作



       假如这是素描,这正是我争取并坚持要中国画为基础的东西。其实不单是中国画,甚至所有美术领域,包括西画和设计类,甚至扩大到所有中国人(包括阁下在内),学习一点从中国古代石刻...到芥子园这些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可以独步世界画坛的经典,都益莫大焉!我想告诉你,本人不单是言者,在我主持的深圳大学艺术学院,硬是把素描课里塞进了白描甚至书法,这个学院的学子,由此获益匪浅;另外,我要求我的研究生,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把在大学里学的西洋画知识归零!然后再开始我的课程,我的课程除了研习上述中国画的经典外,还要研习书法,还要读中国画论和四书五经,还要背诵唐诗宋词,我甚至给他们列出了中国经典的必读书目......毫无疑问,这些课程全部是中国的,我要他们补课,补中国经典的课


斗草图  136x69厘米  2014年作



         接着华文话题一转,说现代素描技法科学规律和科学原理古代中国画家没有完全清晰的发现、深刻的认识、准确的应用这些客观规律.....而西方画家不仅发现认识了它们,而且将其归纳、整理,.....并将素描设立为美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华的带着现代手套的左手狠狠地打在自己的右脸上——刚说完素描绝非西方艺术家的专利,还列举了从中国古代石刻到......芥子园画谱的中国画家的素描创造,接着就说古代中国画家没有发现...认识...利用,而西方艺术家不仅发现认识了......”。我无法知道先生到底是正方还是反方,古代中国画家没有发现,那现代中国画家有没有发现呢?你倒是说句痛快话,到底素描是西方人的发明还是中国人的发明呢?!我们现在美术学院的学子们所学的素描基础课,到底是白描、单色水墨线条的中国素描(为了避免混淆,我这里暂且这样称呼)还是三大面五调子的西洋素描呢?

   

古柳 67x45厘米  2016年作



         这里华文加了个现代这个含糊的时间概念,如果按华文以芥子园画谱为下限,大约画谱问世三百余年,流风至今未止,而按照八大、郑板桥等的单色水墨线条作品计算,至今我们的许多中国画家,也还在研究单色水墨线条的,这里的现代包不包括这些呢?至于,冠西式素描以科学的桂冠,潜台词是中国画不科学,(华文中只是没有明说),这是近百年来所有媚外批评者的一贯手法,我在这里不多评论。

  

        接下来华文将我一,说我不懂远小近大、视平线、消失点.....并不影响素描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说我对素描采取鸵鸟政策云云。我有些纳闷,我和华先生不识,你怎么这么武断的说我不懂这些呢?在这里我郑重其事地告诉阁下——这点洋知识我还真知道一点,并且还要纠正你的错误——在西洋画领域,远小近大......几点,那不叫素描,准确的说,这几个知识点应该在透视学里!

   

古虬  70x46厘米  2016年作



        华先生心中不踏实,又来了一段事实永远胜于雄辩”......徐悲鸿、蒋兆和.......等画家恰恰是由于......学习了素描才使他们画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超越古人。毫无疑问,这里说的素描不是从中国古代石刻、壁画到芥子园画谱的中国素描,而是所谓的远小近大之类的洋素描,此素描非彼素描也!要说这些画家们,从洋素描处得益,洋素描技法使他们画得栩栩如生......”确实如此,更有很多这样的追随者利用洋素描技法精细制作而屡屡参展和得奖,可至于是不是超越古人,那尚待商榷。就人物画而论,他们要和研习中国素描功夫的的张萱、周仿、武宗元、梁楷......相比,对于形的处理和制作功夫或许不输,但要论及艺术作品最最要紧的对的把握,似乎还相差甚远!正如邹一桂所言:虽然西洋画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检讨目前西洋画侵蚀中国画之弊端,恐怕难避开这个字,制作风盛,匠气充斥,写意被淡化甚至被淡出,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画坛有识之士之忧,真可谓成也素描,败也素描

    

古溪秋水  91x34厘米  2016年作



    华先生爱兜圈子,结尾处又来一个退一步说,即使素描是西方艺术家的发明创造云云,(其实,你就痛痛快快地说又何妨?)与华先生不同的是,我喜欢把话说明白。关于如何看待西洋画对中国画地侵蚀——这个关系到中国画发展前途的大问题,近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我希望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更慎重一些,论证更严密一些。因为,我们离开自己的文化太久太久了,由于无知以至于不知道或者认识不到它的魅力,大家习惯于不太在乎自己的传统,而又习惯于太在乎西方的那些东西,更有把洋干爹当成亲爹的,我希望华先生不是这样的。

    

    我在《中国美术观首先是中国的》文中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先生费点时间读一读,如果能找我的原文读就更好,报上发表时编者删节太多,原文收在《首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文集》(中国书画报社澳门书法家协会20104月版)里,我期望着有理有据、更深刻更有说服力的批评,真理越辨越明。

                  

庚寅年  十一月西元于深圳   木石山房

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廿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