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术动态>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十四)

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十四)

编者的话:

        昨日,朱虹子老师的相关发言发布时出现重复情况,今特此更正并重新发布,并对相关发言人及读者表示歉意。





(续上文)

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 朱虹子


(发言人)朱虹子:

    作为文人画的发展脉络来看不是很清晰,我们看宋代元代画家没有提出这就是文人画,真正发展可能还是跟江苏有关系,后来扬州画派是明确提出来,这个就是拓展,把书法、诗都进入到绘画里面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国画的空间,也直接把中国世人的推崇的文化精神,文化要义直接纳入到绘画当中,客观来说它提升了绘画一直作为中国的主流文化里面不算那么重要的门类,提升了它的价值,因为诗进来了,诗在中国的绘画文化是占了比较高的部分,真正的文人画是清末以后形成这样的面貌。

郭老师他的文章我刚刚也看了,以前也知道一些,主张的观念在现代这个社会,的确是面临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如何坚守中国文化的特色,或者说叫中国文化的核心,笔墨观的东西。这些文化的核心实际上在现在这个社会,可能在明末就已经受到挑战,刚刚陈馆长讲深圳缺刘益谦这样的收藏家;很多在座的可能都是对传统文化、君子文化比较认可,比较赞同,但是这个社会的发展很多的方面对传统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觉得郭老师他所面对的问题,他所提出的思考应该就是现代要面对这样的文化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何去何从?我觉得这是我们要去思考,也是每个文化人都要去做出抉择的,像郭老师他的修为没有变过,这不是文化选择,是他自己内身的文化需要,跟后来的新文化不一样,新文化作为一种策略,作为一种市场或者叫文化应对的策略,未必是他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郭西元老师是一以贯之的,他的传统,他对文人价值的追求,他对于君子之道的追求,在他的作品里面应该说是很真诚地去体现这些问题,这个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也是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郭西元老师的作品给予肯定,甚至说给予很高的希望的原因所在。

    但是同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全球融合的时代,所以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如何才能够形成它的比较大的力度,如何能够让整个公众,能让中国的公众去接受去认可,需要年轻人去接受去认可,这也是需要美术家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需要我们在审美上,创造上 需要去研究应对的问题。今天我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你推崇传统是路径的选择,同时我们对创新的东西也还是需要给予更大的关照,不要把自己过于地束缚住,当然这种坚持一点,也是需要这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