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十二)
编者的话:
2017年底至2018年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在深圳市美术馆陪伴深圳市民进行了一次文化跨年。本次画展集中展示了郭西元先生近几十年来一批佳作,更是继2006年,郭西元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之后的一次重要的展览。
在本次画展期间,举行了关于郭西元先生文人画艺术的一次专门研讨,与会之大家,发言踊跃,研讨深入,从郭先生的艺术本身到郭西元所代表的文人画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乃至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地位与价值,三个多小时的讨论,信息量之大,话题之深刻,言语之犀利,可谓大观。
(续上文)
李頌翔,六岁随父习书,十二岁拜名画家刘知白为师,年少饱受政治之苦。八一年两手空空出国外闯,老师给他取名「任飞」,寓意出国后任意海阔天空,同時要承担宣扬艺术的责任,传略刊入「中国当代画画名家大辞典」。
李颂翔:我算是西元大哥的小老弟,198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见面,当时跟他一见如故,今天很荣幸能够讲两句话,总体来说咱们国家现在富强了,文化要大繁荣,要复兴,但是怎么繁荣,怎么复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故宫见到特朗普的时候,世界文化史五大文明古国就是中华民族能够继承发扬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咱们就看习近平主席他接待人的风范,确实是不一样,比如说中国文化讲远一点三千年前周礼,那种雍容大度确实不一样;三千年前周礼上面就说了成教化助人伦,这就是文化,咱们的老祖宗聪明,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他的艺术上有这样的标准,就是成教化助人伦,中国画1500年前谢赫那个时候就有理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起码的根本,一个规律,而且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艺术有“六法”定在前面。
气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都讲气,气从哪来,从文化来,从笔墨来,咱们中国文化是一个骨气,中华民族的骨气。由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文化存在很大的断层,现在50岁以下的人根本不明白,也看不懂,我们就把我们的东西简化,深入浅出,简单一点来说,讲中国书法,应该说它是最难而且是最高的世界艺术,你看这个书法的大气,当今书画家专业的,我看都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再看旁观细的,细的里面婀娜多姿,一气呵成,大气磅礴,这是中国画写出来的,这就是文化,没有这种细就达不到这般气度、达不到这般“粗”,这是粗犷、豪迈。
咱们中国文化五千年,中国的文人画就是写意画,直到现在也是最高的、最难的。它与西方的绘画在艺术的表现上、文化上先进1000年,《清明上河图》现在高科技能做吗?不能做。中国人在唐朝一开始讲写意,讲中国人画是为了精神画画,为了灵魂画画。
西元有一张老鹰站在大松树上,我们不迷信古人,但是我们也非常尊重古人,我们学传统也要创新,画的非常生动和自然,再看齐白石的,拍卖4亿多,比较一下大家都知道,比较一下就知道什么好,外面的荷花八尺,一气呵成,所以中国写意画是最难的。
朱虹子:1993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长期从事文化媒体工作,以艺术社会学的角度,致力于当代美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先后任《艺术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主编,现任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
朱虹子:十年前就拜读过您的大作,这一次您举办文人画艺术展,前面好几位专家都谈到深圳这样的现代都市,这种充斥现代性的与之违和感的城市,我觉得有一点,我感觉中国文人画的公众性本身就存在的,它在文化上倡导着所谓的道,在世界上有很强的功能性,刚刚郭老师的老乡也讲了,文人画的公众性在山东是很强的。郭老师去了南艺,在文革的状况下,跟陈大羽学文人画,这里面有值得追溯的,可能跟他早期的环境也有关系,这个东西真是奠定他一生追求文人画的精神。
回过头我们看文人画,大家对文人画都有很多样的解释,很多的观念,文人画也是一个很庞大的课题,应该说宋代提出来以后,我们一般的讲是文人画要提倡书法入画,讲这样的一种中庸之道或者中国的精神。但是很重要一点,从文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特别是在唐代各种多元文化进入到中国大陆以后,它也有中国文化主流精神的文化理念,看规模、看其他的艺术,大量的其他民族作品进来,文人画的提出就有了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