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术动态>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之五)

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之五)

      2017年底至2018年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在深圳市美术馆陪伴深圳市民进行了一次文化跨年。本次画展集中展示了郭西元先生近几十年来一批佳作,更是继2006年,郭西元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之后的一次重要的展览。


     在本次画展期间,举行了关于郭西元先生文人画艺术的一次专门研讨,与会之大家,发言踊跃,研讨深入,从郭先生的艺术本身到郭西元所代表的文人画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乃至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地位与价值,三个多小时的讨论,信息量之大,话题之深刻,言语之犀利,可谓大观。


(续昨日)


程大利:

今天的南京艺术的主流,中国画的主流,我总结一下,喜欢空灵,不喜欢结实饱满,喜欢禅意,喜欢诗趣,喜欢清淡,不喜欢浓烈,喜欢简约不喜欢繁杂,喜欢藏、隐,不太露和争。现在南京比西元年龄年轻的一批人,60岁、50岁的一批人,仍然是继承这个画风在往前推进,这恰恰就是新金陵画派一个很主要的表现,我用最准确的词总结叫“文人画余脉”,画风确实好,很多人喜欢,很多人家里挂着。

文人画的余脉在表现什么?它确实没有表现这个时代最主流的那部分东西,这个时代最主流的那部分东西是宏大叙事,是跟这个时代命运、脉络息息相关的,而且很强调主题的一批东西,这个时代主旋律是这样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程大利


我不喜欢主旋律这个词。西元的画没有一张主旋律,没有宏大叙事,但是没有宏大叙事照样体现他的人心人文追求,审美爱好,甚至背后可以看他精神的积淀,这个精神的积淀跟中国的两千年来的笔墨传统是贴近的,文脉是一脉相承传下来的,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判断,刚刚冯院长说的我特别同意,只有高低之分,我们不进行画种之争,画派之争,我们就拿出一张画看看高低。

西元的画我感觉到有他的意义,他的意义就是他不是宏大叙事,不是重大题材,不是主旋律,但是他一样有精神追求,有是非判断,而且有一种内美的蕴含,把内美和修能是联系在一起,是典故屈原的《离骚》中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和修能放一起是很难的,可以看出来西元对自己是有要求的,这里头有他的有价值判断,是非判断,就像君子一样不争不抢不夺,能感觉出来,就是这种气息和文脉是两千年的文脉的继续。你说它好还是不好呢?


《干裂秋风 润含春雨》  郭西元 二零一六年作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判断,但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价值判断有一条是一样的,从中国来讲就是伦理的意义,早在汉代提出“成教化,助人伦”,清明上河图也成教化也助人伦,但是成教化、助人伦之后还有许许多多的功能,比如说它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西元对着他的画就那么自信,这也是助人伦,就是文人拿来修炼自己,约束自己,也很好。这个(目标)也没做到,现在很多老干部达不到这样,但是他很快乐,结果他多活了十年,中国画还可以去病增寿,所以黄宾虹写了《论中国画是最高的养生法》,它还可以养生,这就可以了。

我们如果回到艺术规律的自身来看问题,不要陷入一个泥潭去思考问题,我想我们会更快一点。我归纳一下我的想法就是我非常赞同西元的画法,但是有一个建议,你才70岁,齐白石到94岁才离开,朱屺瞻104岁才离开,你再画30年的画,一定要走一个新的路子。你是山东人,你再加点辣椒怎么样,加点辣的东西;八大苦,吴昌硕苦,他苦里加一点甜了,宾老苦,潘天寿苦,苦是好东西,带有崇高的意味,有点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可以叫人晚上睡不着觉,喜剧不能叫人晚上失眠,悲剧可以让人失眠。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程大利


中国画历来就是涩、苦、辣,应该是人生老尽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年轻人是感觉不到的,我也跟你共勉,我也希望你这样去做。西元讲到传统文化断裂的问题,我有同感,我们能特别体会他的急迫心情,就希望年轻一代人对中国传统的笔墨再好好研究一下,因为大家都不屑于研究了,这是一个问题,笔墨的来源是什么?中国笔墨它为什么是从那个地方走来的?为什么会从《易经》走出来?为什么会有象的思维?象的思维为什么会产生中国的文字思维,中国的画思维,为什么叫书画同源,为什么书法跟画法结合?就是画法必须跟书法结合。现在中国国家画院讲台上还讲,画画是画画,写字是写字,不要听他们的,两回事,西方是两回事,任何画都可以不讲书法,油画讲什么书法,油画不需要讲书法,但是我告诉大家,很多西方朋友,在练字,研究中国画的人就练,他懂了,认为不写字就把画画好,就违背了中国画的规律,我觉得这一点郭西元先生的贡献太大了!《回归中国》的贡献太大了!因为他又讲到中华本体规律去了,尊重规律才能发展,尊重规律才能发展,中国画的规律,中国画论上写得清清楚楚,西元先生就是在大声疾呼地守住中国画论里头的中国艺术精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