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术动态>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之四)

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之四)

(续昨日)



(主持人)陈履生:

    谢谢冯健亲院长。

南艺这个地方是很特殊,这个地方的文化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于其他的院校,当然每个院校有每个院校的特点,从华东艺专迁到南京以后,先在丁家桥后在黄瓜园。黄瓜园就像大腌缸,在里面腌制以后,人都有点不一样,从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很多的事件都跟这个有关系,我们再往前说,从刘海粟校长开始,也正是冯院长刚刚说中国画的争议在历年争论,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是画还是照样在画,但是每个人画自己的画,让历史去选择当下,在历史的选择过程中,我们积淀的新的传统,不管是新与旧,但是我们用我们的方式去延续中国的文脉和中国文人画的延续,西元兄的展览几乎到了最后一刻的时候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他好像要重新找回自己,广东这个地方比较迷信,讲哪个字不能用,多少划,他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接下来有请大利(指程大利先生)。

程大利先生在“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上


程大利,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程大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重量级的活动,西元是我的朋友,一直关注他的画,关注他的文章,关注他的展览活动,这个画展非常明确,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定位在文人画,我觉得这是一个主题非常鲜明的展览,文人画的争论,争论了一个世纪了,实际上再过两个世纪还会有争论,刚刚冯院长说可以不关注这些争论,画家还是从自己的实践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说法我觉得也挺好,同意冯院长的看法。


对于西元的这些观点我是关注了很多年,我感觉到你对传统文化断层和断裂的焦虑,我同意的,我们感觉到这个。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也是有一个变化过程,我发现很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里头去

我有一个朋友说中国画比西方画高出很多,甚至一个朋友说说西方绘画是中国人传过去,启发了他们,这个说法没有根据


回过头再看黄宾虹的观点是真好,当年他在上海也是有十多个国外的朋友,有德国的,意大利的,还有法国的。他有这么一句话,要和一切来者握手,这是它的一个观点,还有一句话是他晚年说,说得特别好,他年将无东西之分。我想无东西分是境界,甚至形态永远是有东西之分,因为黑皮肤不能变白皮肤,白皮肤也不能变成黄皮肤,世界因为多元而美好.


我很喜欢西元的画,就是他对文人画的很纯粹的理解,这一点我很喜欢,有一些人就在动摇,我怎么能够让我的画,加上一点时代气息,怎么样让我的画加上一点西方元素,很多人在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就在这种困惑之中,动摇之中一辈子这么过来了。可是西元从南艺出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看到他的结果真是为他高兴。西元的画我看到什么呢?我看到了他的人生的积累,看到他的文化积淀和他的认识演进过程,这里有黄瓜园早期的痕迹南京这个地方真是一言难尽,六朝佳丽地,世代帝王都,11帝王在那里定都西元的画里一片江南,我突然诸多的人,但是首先想到大先生,罗叔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