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话——“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研讨会”摘要节选(之二)
这次看郭西元的画 刮目相看
(发言人 冯建亲)
今天参加这个研讨会,对于我们南艺来讲也是一件喜事,因为西元是我们的校友,他是65年进学校的,69年毕业的,我是57年。
西元69年分配到大桥管理处,那时候南京叫一大一小,大是南京长江大桥,小的就是小红花。所以国内外的友人嘉宾到南京参观第一长江大桥,第二是晚上看小红花演奏,我们经常要搞大桥题材的画,我74年的时候有一幅长江大桥的画入选为全国美展,也是吃大桥饭,这样也接触很多。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冯健亲
南艺有一个尊才爱才的传统,提到南艺必须提到大羽老师,他在我们南艺威望很高,不是当什么领导,完全是靠他的作品,靠他的亲和力,这倒是南艺的传统,南艺这样有才的老师跟学生之间是不分师生关系的。西元和他太太,把我叫恩师,我说我们是朋友,确实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就做我朋友,实际上当时我们的同学也很多,为什么有这么紧密的联系?就是才。
坦率地讲因为65年到69年他们在学校里面实际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今天能够成为这样的国画家,实际上是毕业以后,在69年到大桥,大羽老师也解放了,大羽老师在这之前进的是牛棚,我们学校90%以上的老师年纪大的老师都是进牛棚的,而69年大羽老师已经解放了,有机会跟大家接触了,西元就开始靠拢了。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冯健亲
我跟西元认识得很早,交往的也不错,但是对他的画了解的深度是不够的,这一次来参加画展,我刚刚有记者采访我,问我感想,我说两个词“刮目相看”,尽管是老朋友但是还有刮目相看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很有质感”,还是很有质感的,就是这样的两个感受。想讲一点我自己的一些认识跟感受,文人画,在80、90年代也是时髦,是作为一种时髦,很多年轻画家实际上也没读什么书,但是他们也学文人画,学文人画就变变形了,好像就有文人气息,那个时代也有时代背景,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主题创作的一种反省,是这种状态。
当时我对文人画的印象,我不是什么肯定的,这个里面因为有一些人我认识,我觉得没有多少水平,尤其是传统文化认识也不多,那怎么能够当文人画家呢?应该说开始的时候,西元搞文人画我是有点将信将疑,所以这一次来看,我刚刚说刮目相看就是这个意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