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走进西元>诗意画境 超凡脱俗——赏郭西元画展

诗意画境 超凡脱俗——赏郭西元画展

微信图片_2018010709184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0107091855_副本.jpg

正在深圳市美术馆展出的“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给深圳市带来一份新年文化大餐,这位艺术家师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当今文人画代表性人物。这次展出的郭西元108幅作品将全部由深圳市美术馆收藏,展出作品题材丰富、技法纯熟、艺术精湛。郭西元在文人画的探索方面,独树一帜。

众所周知文人画,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印“四绝”于一体。以其独特的语言体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描写对象,以诗意的表达方式,以内心的情感为化境,来抒发艺术家的感知、感觉、感情。文人画的境界是一个人的格调的综合表现,有人说是一个人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艺术家的诗、书、画、印的格调的综合反映。

微信图片_20180107091905_副本.jpg

书画同源,书画双绝。这就是郭西元画的看点。他的书法有传统的根,有自己的魂。潇洒散淡,自然明快,与他的画作简洁、大气、空灵结合在一起,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书画同源是古老的话题,一般说书画同源指的是用笔方法的共同之处。赵孟頫说书画同笔“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源另一层含义是指书画风格一致性。郭西元的书法平淡天真、潇洒散淡、不拘形式,追求笔墨情趣,正合其文人画的特点,可谓珠联璧合,加上精妙的印章,使作品更加美轮美奂。

微信图片_20180107091902.jpg

微信图片_20180107091851.jpg

画中有诗、诗意画境。这是郭西元文人画的灵魂。郭西元有幅“水仙”,画中题诗“远看一堆乱草,近看信笔横扫。劝君莫论巧拙,免得枉人烦恼”。这既是对这幅画的诠释,又是做人做事的禅悟。自古以来,文人画充满诗境,无论反应什么情绪,都是真情的流露和诗意的表达。如元代王冕题墨梅、白梅都反应作者孤方自傲,高洁守志的文人、士大夫情结。“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宋代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君。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红”,都是反应超凡脱俗,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明代徐渭题墨萄葡“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生活落魄的压抑悲愤的心情。当今许多画家甚至名画家,不会写诗,很多画都很不错,但不会题诗、题款,或抄录古贤诗词,或寻章摘句,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法用诗句来表达。郭西元诗书两畅,使他的画作充满古意和士大夫情怀,又以简、雅、拙、淡的诗、书、画表现方式使人一见倾心,再见难忘,越品越有味。

微信图片_20180107091859.jpg

师古出新,顺应时代的郭西元,洗尽恪守古法的陋习,不断革新、创新,顺应时代审美,注重艺术发展的规律,师造化与个人独特的感受,不断开拓题材,写意传神,藏巧于拙,蕴妍于朴,苍劲中求柔,纵逸中求法。他的诗、书、画、印极静、纯净;极古,高古;极新,出新;极淡,极雅。始终充满着一个平常、平实、平静的心,给人带来的是安详、祥和又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享受。(程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