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走进西元>云幻山居图

云幻山居图

所谓文人之画,当须有文化之思考,文化之承载,文化之分享,中国的文人画,其所承载之物,固然可以涵盖古今东西,但中国传统文化之要义则依然是主流,毕竟吾辈还是中华民族的后裔。而谈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亦逃不开儒释道三家,如果说《古调》一画,以儒家思想入画,那下面所观一画,则将中国佛家思想融入其中,画名《云幻山居》。

山水之画面,云雾缭绕,又有茅舍藏身其中,作者以诗点题,“有僧问我西来意,我山居七八年。草鞋只穿三个耳,麻衣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涧常流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此诗原为宋云门宗禅师灵澄,作者略改几字,将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的风格展露无遗,更是直指观画着内心——人何以来,又何以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答案似乎就藏在云山缭绕之中,而其中的东庵与西俺,上与下的二元对立,却被作者以归二为一的处理告知观画者,佛家不二法门之真理。

作者在右上,题“云幻山居”之画名,紧接着以《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霜,如电,当作如是观”点出“云幻”之真意。右下又题“鸟飞如鸟、鱼游如鱼”四个篆字,再次以这则禅宗著名公案来提醒观画人“去执”之意。

而全画用印更是恰如其分,右下一枚印“过眼云烟”,既说画中云雾有如诗中所点“半夜白云”当作过眼云烟,终会散去,更点出人生之迷雾重重,蒙心之尘叠叠,亦终会散去,而左下一枚“有无之间”,更是将禅宗的“有无之间,是为中道”和“不二法门”的核心哲学思想点明。

因此,文人之画,作者之“写”与读者之“看”,当并行不悖,更兼此画,於东庵与西庵的讨论,笔者便于画家讨论数次,亦可谓画中之庵是人生之归宿,亦可说是人生开始,凡此种种,乐趣皆从作者之“写”与赏者之“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