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读郭西元作之《董其昌诗意图》(2011年作)——案有黄庭
这幅《董其昌诗意图》是2011年郭西元先生手术归来后所作的第一幅山水作品,因此读这幅画便有了一点别样的感受,如作者戏题之语:“辛卯秋仲瑶池归后写此或有仙气”。
这幅山水,虽以平远之法写,但并不平淡。若是展读,右手起先见远山,然后以山涧一流而引领读者继续向左延展,水归于江,曲折蜿蜒之后,则见山峦叠起,崇峰峻岭,浓淡以分远近。继续展读,画下部江边见临水而建之亭台,岸边石中,修竹随风而摇。又有小桥连通两岸,小舟泊其下。再观对岸,奇峰突起而山泉成细瀑泻下,虽险而秀。及至卷尾,云雾升腾,真可谓“仙气”萦绕,将一概景致笼罩其下。
《董其昌诗意图》局部之二
《董其昌诗意图》局部之三
这一派山水,正是可居的好去处。如再细品,右三分之一处,塔尖隐约可见,合作者所题:“云掩溪边寺,风送钟声来”,亦是山水画中“可隐居”的逸品。
整幅画仙气足,更兼隔水所题董玄宰曾在其《山水图册》第一开中所题诗一首,添道家仙气愈多:“集贤仙客问生涯,买得渔舟度岁华。案有黄庭樽有酒,少风波处便为家。”此一首原为宋代崔唐臣所撰,而董其昌喜其离世隐居之意,而题于其山水册中。
至于这四句的解释,通晓畅达,唯有“案有黄庭樽有酒”一句,“黄庭”二字却有故事。
记得郭西元先生的儿子郭逊,曾与我们述一段有关这幅画的趣事。
当初读到这首诗,郭逊便即刻寻此诗出处,同样因为“黄庭”二字,认真研修了一番,知《黄庭经》乃中国道家经典之一有《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之分,于是大喜,回家后便与郭西元先生对谈,叙《黄庭经》之说。西元先生听后微笑,说这个儿子最近挺长进,开始读道家经典了,不过回头又说一句:“这里所题为董玄宰之意,并非崔氏原说。”这下郭逊一顿,方知自己所知未全。
董其昌为明末书法大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更兼为泰昌皇帝的老师,为中国书画集大成的重要人物。他晚年居松江,以书画为趣,许多人都慕名请他写字、作画、鉴赏文物,这也让他得以观赏乃至于收藏到许多的古代珍贵法帖、画卷。(相传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曾为董其昌所藏,而之后的子明卷亦有人认为是董其昌所仿。)
董其昌题在他山水图册上这首诗,其中的“黄庭”便不仅仅是指《黄庭经》那么简单,更多是指当年王羲之所写的小楷《黄庭经》法帖,亦称《换鹅帖》。
知此一说,郭逊退而再学。而郭逊对我们讲这段趣事的时候慨叹:“父亲所写所画,皆非浅浅用功即可全懂,更需履践工夫。”而我们这些人则谓之曰郭家的“黄庭训”矣。
因此再读此画,方知如何能得“仙气”,无非多花时间,用心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