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术动态>深圳美术馆 | 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

深圳美术馆 | 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


主办单位

深圳美术馆


协办单位

深圳西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展览时间

201712月22日至2018年1月7日


展览地点

深圳美术馆

 

学术主持

陈履生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7日,“郭西元文人画艺术展”将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深圳美术馆主办,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由著名理论家陈履生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共展出郭西元书画作品108件,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等等种类,集中呈现了郭西元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其中表现书斋案头清供的题材以“清供”为主题在B厅集中陈列。12月26日上午9:30-12:00将举办展览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共聚,讨论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及所面对的问题。12月26日下午16:18举办展览开幕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深圳美术馆典藏郭西元作品集》将同期出版发行。

郭西元先生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4年至今生活在深圳,为深圳大学中国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曾任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郭西元先生扎根深圳30多年,是研究深圳本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位优秀艺术家。他早年师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后一直坚持传统的文人画风貌,致力于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传承与研究,精于大写意创作,诗、书、画、印四项兼擅,先后出版个人专集10余种60余部、论文集6部。在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馆、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50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家收藏。

基于“关注深圳本土艺术”的学术定位,深圳美术馆近年持续策划举办系列深圳本土名家个展,力图系统梳理、研究,展现当代深圳本土艺术家的风采与成果,展览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也得到十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深圳美术馆对深圳本土艺术名家,启动批量收藏计划:2015年,举办了“聚合·复兴——深圳本土艺术家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并进行了批量收藏;2016年,举办深圳水彩艺术家陈希旦个展“美于斯——陈希旦艺术展”并进行了批量收藏;2017年后,深圳美术馆启动单个艺术家的批量收藏计划,致力于进行各个时期作品尤其是成熟期作品的全方位收藏,以便未来进行深入个案研究和展示,这个计划得到郭西元先生的大力支持,拟将展览上全部个人作品交予深圳美术馆收藏。




诸家评说节选



博大精深     

——刘海粟题赠书法(1981)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郭西元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在大写意方面展露才华,创作与教学均有丰富经验……深得好评。                         

——陈大羽(1991年)


郭西元擅长写意花鸟、水墨山水,用笔洒脱豪放,在教育理论、绘画技法方面都独有见解。在国内外深得赞许,著作展览出版均受欢迎,誉为不可多得的中年画家。近数年未晤,当更有发展也。

——宋文治(1990年)


郭西元年纪不大,但有大家气派啊!我觉得非常好!我的感觉他的思想是沉下来的,用笔比较慢,用笔讲究传统,用笔不甩,慢慢提着这个笔,画得是相当好的。他还有其他方面的修养、有论著,图章也刻得很有意思。

文人画画得有力度、有技术、有难度、有功夫,画得比较随意性、非常生动、非常流畅、非常熟练,我看他已经进入艺术比较高的境界,拿到什么时候看都可以。

——刘勃舒(2006年)

 

郭西元君是位多才多艺的创作家。他的画深得传统文人画之奥秘,有深厚的笔墨功力,不以形似为目的,随兴写来,传情传意。他的文章,写得很轻松,没有学究气,娓娓道来,颇有文采。说的都是艺术规律与人生哲理……趣味横生,寓理于情,发人深思。

郭西元君是推崇文人画并在此领域耕耘和有成就的,他为此传统的某些失落而不平,他为文人画传统的复兴、繁荣在呼唤、奋斗,这些都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他的努力……我们是赞赏和表示钦佩的。

——邵大箴(2006年)

 

郭西元文人画功底深厚,讲究书法入画,笔有金石气,笔力雄健,加之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修养,画面有一种浓厚的传统韵味。……象郭西元这样在传统文人画的道路上耕耘而有成就者,确实难能可贵。 近年来他步入创作旺盛期……成绩斐然。他的画以笔胜,以气胜,由于他书法的功力深厚,以行书、篆书笔法入画,一管秃笔或纵逸、或沉雄、或清新、或遒劲,落笔处可见石涛、八大、缶庐、白石风骨,又能力追宋元而别出新意。

他的许多大写意之作,逸笔草草,却往往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看上去漫不经心,但情趣极高,画面流露出浓浓的文人情怀。这正是他长期修养的精神所在,是他在诗、书、画、印多方面的造诣所然。 

——刘大为(2006年)

 

郭西元的画纯粹是文人画的特色。他特别把湿润的感觉画得好,雨后的水气、雾气画得特别好。有的画用笔很减,有点象潘天寿先生,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也不行,很精到。有的人一生画几十幅画,每幅画画一遍;有的人每幅画画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每画一遍都是动脑子的,画得都是不同的,这才不得了!郭西元属于后者。

二十一世纪,世界画坛将发生很大变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地提高,中国画家将以国际级大师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画坛,再过两代、三代可能会逐步实现。重要的是中国画家要重拾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在比什么都重要。二十一世纪国际级的绘画大师,应该出在中国。

——冯远(2006年)

 

郭西元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山水和花鸟都很擅长,在画家圈子里,他是一位喜读书、善思考、有追求的人。他的文章涉及当前书画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如关于中国画的民族根源和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关于书法的美学精神的研究,都颇有见地,足见他对民族文化思虑之深、瞻顾之远。在深大艺术学院建立了文人画研究所,由他出任所长,从学术研究的高度对中国画的精髓,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探索,在当前书画界一些人追逐西风时尚的小市民庸俗潮流中,可称砥柱远瞻之举,有功于民族文化意义深远,未可等闲视之。

郭西元是一位成熟的画家,他的画里充溢着文化精神和书卷气息,雅逸悠然、温润平和……带给人们的是难得的舒展、宁静和解脱。他的书法非常有特点,看上去不经意的表达一种状态,相当不错。篆刻也刻得好,很到家,有自己的品位。象西元这样努力多年,达到这样的高度,说明中国画、中国的大写意艺术前景还是光明的。他的作品中,明显感觉到画家有意识地追求心目中的目标,那是既古老又新颖、既传统又现代、既写意又唯美的目标。观西元之画,如行山阴道上,美景应接不暇,西元正当盛年,美景无限当可预期也。

——孙克(2006年)

 

对于郭西元影响较大的是刘海粟和陈大羽先生,刘海粟的胸襟气度给郭西元的画以神髓;陈大羽的笔墨技巧则给郭西元的画以基本形制,此外加上江南的文人性情,综合起来成就了郭西元的大写意花鸟艺术。可以说,郭西元是当代江南大写意花鸟一派中,继承传统方面最有代表者。他是齐白石的再传弟子,和他的老师陈大羽相比,他的画更加清秀和富有意趣,也更加自由和洒脱。特别当代画坛在西方教育影响下的审美科技化,人们往往惊叹“似”和“真”,刻意求“似”、刻苦图“真”成了画坛的主流,郭西元则选择了“写”,而且是“大写意”,孤芳自赏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是值得尊敬的。

——陈履生(2005年)

 

和郭西元接触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勤于理论思维,经常看到他发表的文章,看到西元先生非常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立精神,这非常难得。郭西元从齐白石、陈大羽这么一代代走来,容我轻率地把他和陈大羽比较,我觉得他的东西有更多中国文化的书卷气,也更加内敛一些,精神的东西更加纯化一些,画面呈现出来的是在淡中找变化,物象不张扬,用笔比较简练,可以看出他非常广泛深厚的文人画的修养。西元内在精神的丰富性,有着广泛的文化修养,有着这样高的功底,大写意的可能性又非常大,西元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王仲(2006年)

 

郭西元是传统文脉的继承者,传统文化的欣赏者、守护者、发扬者,他已经具有相当丰厚的修养了,特别“诗、书、画、印”修养全面,诗见得不多,但是简单几句很有文思。画好,印最好。另外,他的聪明点在人物画、清供画里面,画中有画,这都说明他的聪明才智,“重屏会棋图”的智慧,别人没有这种脑子。

他有着平常人少有的精明、聪明,淡墨、淡笔里面有枯笔,是淡而枯、淡而毛、淡而涩、淡而有味,是秀润而不是倾倒的,是润而苍厚。我想可能到了一定的火候,他到了我也跟着他在后面学点,“偷”两招,我也慢慢学一点。

——刘曦林(2006年)

 

郭西元,为人举手投足间体现著文人气质,为画笔墨交融中蕴涵著文人韵味,可谓超尘脱俗、高洁不染。

文人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兼备。郭西元在这方面不仅达到了“四项”全能和兼擅,而且功力十分深厚。郭西元著述颇丰,这些涵养表现在绘画上,常常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画作题跋往往寥寥数语,似诗似书又似经,这或许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然流露。

郭西元以书入画,其绘画佳作都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所以才与众不同。郭西元的画以水墨为主,用墨、用水、用笔、用纸、用情、用意、用景恰到好处,基本功相当了得,对此专家、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郭西元对印的掌握,不仅仅是在制印、用印上,而是把功夫用在对金文、石鼓文、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上,从中掌握汉字的演变历史,找出汉字美学变化规律,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审美艺术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和发展。总之,郭西元是真正的文化人、艺术家、传道者。

我给好多艺术界名人写过书画评论,唯一没有给郭西元写,原因无他。盖因其与众不同,是大家,我不敢写;盖因其艺术成就太高,又很低调,我无从下手;盖因其名气太大,立传作评者众多,我怕写不好。今天,又想起郭西元为人治学从艺,实属“情不自禁”,遂以文记之,表达仰慕敬重之情,祝愿先生人“书”俱老,成为经典。

——王树华(2016年)  


郭西元先生多年坚守中国文化理念勤奋实践于中国画创作实践。成绩斐然、影响卓著。其水墨作品灵动、自然、文雅、清新,书卷气盎然,在这个日渐西化的风潮中殊为独到。西元先生较全面的传统文化修养无疑是形成其画品的画外因素。

——梅墨生(2016年) 

 

我看西元的文章,他对于董其昌、青藤、八大,非常崇敬,非常崇拜。西元的画呢,我看比起他们来,比起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他们来,以他现在的情况,将来说不定超过他们。他能在深圳成立一个文人画研究所,是个创举,说明西元有振兴中国文化的意识。我看西元山水画也画得很好呢,那个山雨朦朦的、那个小船……西元又要弄画、又要弄书法、又要弄篆刻、又要弄诗文,再弄弄题跋,已经具备文人画的基本要素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火候,这些追求值得年轻一点的画家珍视、学习。

——刘龙庭(2006年) 

 

我觉得郭西元的画,超凡脱俗、高洁不染、格调高雅,看了他的画展,给我的感受就是不俗,越仔细看越觉得他背后的文化意蕴越深。我觉得除了功力、修养之外,应该说他的悟性比较高,功力学养一般人还容易做到,悟性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王镛(2006年) 

 

郭西元先生的文人画,从董其昌这个路子一路走来,他坚守文人画的文脉是非常明确的,他在深圳尤其艰难,尤其难能可贵。从这个方面看,郭西元先生对于传统文化、对于传统中国画、对于传统文人画的坚守,对写意画的坚守,带有某种象征意义,他的这种“坚守”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他的作品本身,这个价值也超越了郭西元先生本人和他的作品本身。

——梁江(2006年)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春晓初觉露》 138cm x 69cm 2007年


《雅斋清趣》 179cm x 97cm 2007年


《雅斋高逸》 123cm x 246cm 2008年


《长与东风约今日 暗香先返玉梢魂》97cm x 183cm 2009年


《晓窗雅韵》 140cm x 71cm 2010年


《生机》 69cm x 46cm 2011年


《晨》 43cm x 33cm 2012年


《潇潇》 138cm x 70cm 2013年


《世事如棋图》 135cm x 68cm 2014年


《云树微茫图》 94cm x 32cm 2014年


《晓窗读易》 100cm x 51cm 2016年


《醉书》 70cm x 40cm 2016年


《云外钟声(扇面)》 31cm x 64cm 2017年


《读画》 137cm x 69cm 2005年


《寒风吹石裂》 137cm x 69cm 2005年


《江山瑞雪图》 97cm x 179cm 2009年


《清香万年》 99cm x 51.5cm 2016年


《山逼画境新》 67cm x 251cm 2015年


《山居瑞雪》 136cm x 69cm 1996年


《胭脂湿》 137cm x 48cm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