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与设计美学(一)
历史的渊源
作为学科,设计艺术这一概念起用于1988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决定将专业目录中的“工艺美术”改为“设计艺术”,学科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市场的需求及未来发展的要求。
原工艺美术系的建立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当时称为“美术工艺”、“图案”、“实用美术”或“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最早始见于l905年的南京两江优质师范学堂,校监是李瑞清先生,该校设“图画手工科”,实行绘画与工艺并举。之后,北洋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也开设了国画手工科,同时教授国画与工艺。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专”的工艺美术教学安排在图案系、图工系。2O年后,各美术院校大多开设工艺美术科目,教授图案,装潢招贴等。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生活的“艺术设计”,和作为欣赏的艺术的纯“艺术”的中国书画,开始本是一个学科,而这中间教授的科目,也多有融合,教授本身也多两栖,既是著名画家又是著名设计家,比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张仃先生本身就是著名画家。后来,因学科的发展,中国书画转为“绘画系”,设计转为“工艺美术系”,后改为“设计系”了。
读美术史便知,一部中国绘画史和一部中国工艺美术史,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1.古文字
有记载最早的古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至今才百来年,其中的文字人们才识十之二、三,大部分还是符号。而这符号牵动了书法界和绘画界,识不识义并不重要,它提供了美的法则。于是,书法界多有以写“甲骨”名于世者,绘画界也多有以甲骨入画,甚至拓甲骨入画者。就设计论,更有以甲骨为广告者。甲骨的历史,当是书法的历史将确定无疑,但这中间有谁能说和绘画和工艺无关呢?
2.岩画
上古岩画的发现,令绘画界大开眼界。现在知道,世界不少地区,发现了岩画,对于岩画派生出来的岩画研究学,目前尚少有人问津,我们不妨弄明白:岩画和壁画、岩画和文字和绘画和装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就功能论,在这些概念中,不难看出绘画、书法、设计的混合来。
3.彩陶及彩陶纹样
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知道用泥烧制成陶,以为生活之需。
陶之为器,必是工艺(设计)无疑,比如它的造型,可称为立体构成和雕塑,它的纹样可称之为图案,它的烧制可称之为工艺等。但研彩陶 究它的纹样却发现了书画的源头,鱼纹、人面纹、兽形纹,1980年,日本一书法家在西安看了半坡之后,挥笔写下“半坡鱼纹人面画,始知书画见渊源”。
4.美术史中的“器”
美术史和工艺美术史(设计史),一个共通的东西是——“器”,器之为用在于形。
我们的祖先是聪明之极的,为饮水而制陶器,上彩绘以纹,鱼纹人面……那是大师级的抽象画;为饮酒或以陶制盅,或以铜制尊,那造型之讲究,花纹之精美是无与伦比的。纹饰画也。走进美术馆或博物馆,这些“器”,涌入眼睑:彩陶盘、高足杯、鼎、尊、三彩陶、马踏飞燕、长信宫灯、明式家具、汉代瓦当、以及玉玺、如意、拂尘……这文(书法)又是器的饰纹,传世的名碑石刻,皆属此类,有的用以记事,有的用以赞人,如张迁、石门、……。刻石又是一类,去过泰山的人知道,泰山的确是文化山,九曲十八盘,步步石刻,诗文、佳句,书法精妙,位置恰当。我几次游泰山,觉“二虫”(风月无边)石刻最令人难忘。相传乾隆封山,踏月而归,转至此处,豁然开朗,前面无边月色,微风吹来,松涛阵阵,的是爽快。此时见路侧“二虫”二字石刻,觉得有些纳闷,便信马慢慢下山,行至山下,突然悟出石刻是“风月无边”,(二字是月字无边,虫是风字无边)大喜,急传在前探路的刘墉,想考一下刘墉的学问。没想到刘墉说,我在前面行,见此石刻,觉得有趣,怕皇上问,已提笔将释义写于碑侧了。乾隆听了,自叹学问不如。那石刻,是字?是画?是诗?是文?都是,又都不是?如套用现代艺术的规范,是行为艺术?是装饰艺术?还是环境艺术?还是雕塑?二字石刻把整座山人格化了。说到此,我想到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可以得到最好的注解了。
中国人尚茶,茶叶是中国产品第一个“走向世界”的。而与茶有关的“器”,也可写几部长篇,比如单茶壶,就有石、玉、陶、金、银、铜、紫砂之别,内中又有界限含混者,比如玉壶而镶金、镶银者,或紫砂而镶金银者,或陶壶而金嘴、紫砂壶而银提手者,造型之妙,用料之精巧,叫绝者众!壶中的名品,宜兴的紫砂壶被市场“炒作”至数万元数十万元一把。而那只是紫砂制品,并非珠宝、钻石,也非镶金嵌银,个中玄妙,收藏者自有分数!l993年我在台湾一位朋友家喝茶,主人拿出收藏的名品壶来,泡上一杯上好的极品“冻顶”,茶室四壁挂着名家书画,几案、坐椅是明代的酸枝、黄花梨,客厅大堂放一张古琴……此情此景,让人陶醉的是茶,也不是茶,这是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报称,经考古考证中华文明史又向前推了二千年,有七千年历史!)
再值一提的是文房用品,书家画家尚陶冶,以书画养性,那文房用品不允许“有用而不美”文房用品称四宝。
作为学科,设计艺术这一概念起用于1988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决定将专业目录中的“工艺美术”改为“设计艺术”,学科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市场的需求及未来发展的要求。
原工艺美术系的建立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当时称为“美术工艺”、“图案”、“实用美术”或“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最早始见于l905年的南京两江优质师范学堂,校监是李瑞清先生,该校设“图画手工科”,实行绘画与工艺并举。之后,北洋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也开设了国画手工科,同时教授国画与工艺。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专”的工艺美术教学安排在图案系、图工系。2O年后,各美术院校大多开设工艺美术科目,教授图案,装潢招贴等。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生活的“艺术设计”,和作为欣赏的艺术的纯“艺术”的中国书画,开始本是一个学科,而这中间教授的科目,也多有融合,教授本身也多两栖,既是著名画家又是著名设计家,比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张仃先生本身就是著名画家。后来,因学科的发展,中国书画转为“绘画系”,设计转为“工艺美术系”,后改为“设计系”了。
读美术史便知,一部中国绘画史和一部中国工艺美术史,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1.古文字
有记载最早的古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至今才百来年,其中的文字人们才识十之二、三,大部分还是符号。而这符号牵动了书法界和绘画界,识不识义并不重要,它提供了美的法则。于是,书法界多有以写“甲骨”名于世者,绘画界也多有以甲骨入画,甚至拓甲骨入画者。就设计论,更有以甲骨为广告者。甲骨的历史,当是书法的历史将确定无疑,但这中间有谁能说和绘画和工艺无关呢?
2.岩画
上古岩画的发现,令绘画界大开眼界。现在知道,世界不少地区,发现了岩画,对于岩画派生出来的岩画研究学,目前尚少有人问津,我们不妨弄明白:岩画和壁画、岩画和文字和绘画和装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就功能论,在这些概念中,不难看出绘画、书法、设计的混合来。
3.彩陶及彩陶纹样
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知道用泥烧制成陶,以为生活之需。
陶之为器,必是工艺(设计)无疑,比如它的造型,可称为立体构成和雕塑,它的纹样可称之为图案,它的烧制可称之为工艺等。但研彩陶 究它的纹样却发现了书画的源头,鱼纹、人面纹、兽形纹,1980年,日本一书法家在西安看了半坡之后,挥笔写下“半坡鱼纹人面画,始知书画见渊源”。
4.美术史中的“器”
美术史和工艺美术史(设计史),一个共通的东西是——“器”,器之为用在于形。
我们的祖先是聪明之极的,为饮水而制陶器,上彩绘以纹,鱼纹人面……那是大师级的抽象画;为饮酒或以陶制盅,或以铜制尊,那造型之讲究,花纹之精美是无与伦比的。纹饰画也。走进美术馆或博物馆,这些“器”,涌入眼睑:彩陶盘、高足杯、鼎、尊、三彩陶、马踏飞燕、长信宫灯、明式家具、汉代瓦当、以及玉玺、如意、拂尘……这文(书法)又是器的饰纹,传世的名碑石刻,皆属此类,有的用以记事,有的用以赞人,如张迁、石门、……。刻石又是一类,去过泰山的人知道,泰山的确是文化山,九曲十八盘,步步石刻,诗文、佳句,书法精妙,位置恰当。我几次游泰山,觉“二虫”(风月无边)石刻最令人难忘。相传乾隆封山,踏月而归,转至此处,豁然开朗,前面无边月色,微风吹来,松涛阵阵,的是爽快。此时见路侧“二虫”二字石刻,觉得有些纳闷,便信马慢慢下山,行至山下,突然悟出石刻是“风月无边”,(二字是月字无边,虫是风字无边)大喜,急传在前探路的刘墉,想考一下刘墉的学问。没想到刘墉说,我在前面行,见此石刻,觉得有趣,怕皇上问,已提笔将释义写于碑侧了。乾隆听了,自叹学问不如。那石刻,是字?是画?是诗?是文?都是,又都不是?如套用现代艺术的规范,是行为艺术?是装饰艺术?还是环境艺术?还是雕塑?二字石刻把整座山人格化了。说到此,我想到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可以得到最好的注解了。
中国人尚茶,茶叶是中国产品第一个“走向世界”的。而与茶有关的“器”,也可写几部长篇,比如单茶壶,就有石、玉、陶、金、银、铜、紫砂之别,内中又有界限含混者,比如玉壶而镶金、镶银者,或紫砂而镶金银者,或陶壶而金嘴、紫砂壶而银提手者,造型之妙,用料之精巧,叫绝者众!壶中的名品,宜兴的紫砂壶被市场“炒作”至数万元数十万元一把。而那只是紫砂制品,并非珠宝、钻石,也非镶金嵌银,个中玄妙,收藏者自有分数!l993年我在台湾一位朋友家喝茶,主人拿出收藏的名品壶来,泡上一杯上好的极品“冻顶”,茶室四壁挂着名家书画,几案、坐椅是明代的酸枝、黄花梨,客厅大堂放一张古琴……此情此景,让人陶醉的是茶,也不是茶,这是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报称,经考古考证中华文明史又向前推了二千年,有七千年历史!)
再值一提的是文房用品,书家画家尚陶冶,以书画养性,那文房用品不允许“有用而不美”文房用品称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