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走进西元>微赏《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作品之《云水山》

微赏《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作品之《云水山》


《云水山》35x69厘米 郭西元 2016年作

选自《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读此幅《云水山》,恰好似见茫茫一片,山水无界。

山,孤独而立于天地间,五、六笔的淡墨,层层染出的山景,似在水边,山脚下的丝丝缕缕,是笔力的劲道,是山水交叠韵味。山顶亦是孤独的亭,必是茅草的。笔的润与速,写就了这片云水之中的景。

但此山却难入。

岸边无舟,坡上无路,亭内无人。

更何况,郭先生还专给此山题了大大的一段话:

洞山到龙山,僧问:“此山无路,你从何处来?”师云:“既无路,和尚自何处入?”僧云:“我不从云水来。”师曰:“和尚住此山多少时耶。”僧曰。“春秋不涉。”师问:“和尚先住。此山先住。”僧云:“不知。”师问:“为何不知?”僧曰:“我不从人天来。”师问:“和尚得何道理住此山?”僧曰:“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绝无消息。”洞山具威仪礼拜。

龙山(隐山)与洞山,自“无”而起(“此山无路,你从何处来?”),问答犀利,龙山连说四个不(不从云水来、春秋不涉、不知、不从人天来)外加一个无(绝无消息),着实是回应了洞山的连连发问,其中勾连层进,言辞机锋,最终让洞山拜服于地。

龙山有断一切因果的大智慧,我读此画,却尚未入那片山。

中国之山水,自宋以来,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为其标准,郭先生却以禅语断其因果,于是让我读来又多一份难处,仅两平尺余的画面,却留下了无尽的读山水的思考,末了又不得不回到佛家的人生境界之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今天妄写此文,恐怕还只是看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