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走进西元>微赏《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作品之《洞山禅师故事》

微赏《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作品之《洞山禅师故事》

《洞山禅师故事图》35x68厘米 郭西元 二零一六年作

选自《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西元》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看郭西元先生所画的这一碗,碗中混沌不清,点点片片,似米非米,一双筷子,搁在一旁,若无有郭先生题画之语,不知这一碗饭有甚可观?

郭先生所题,乃洞山禅师公一桩案:

雪峰义存在洞山良价的道场负责料理伙食。有一次在淘米时,洞山问他:“你是淘沙去米还是淘米去沙?”雪峰说:“沙和米一起淘去。”洞山说:“那大众吃什么呢?”雪峰不语,竟把整个米盆翻覆。

读到这里,一头雾水,米与沙何喻?有用与无用、善与恶、真与假、一切的对立都在这一碗里,然而雪峰禅师却大气到全部抛弃,在日常生活的观念中,米是食物,所以留着,沙吃不得,所以淘去;此乃是毋庸置疑的事。但对于已得大解脱的人来说,善与不善既可一体包容,也可一时抛却,只问当下的活用自在,不必自缚手脚。

说了说淘米的事,洞山便看透了雪峰禅师的破去一切对立的激烈心性,于是便劝他去更加合适他的德山禅师处。雪峰义存禅师后来开云门、法眼二宗,这是后话。

参着这个故事,回头再来看郭先生的这幅碗筷。

碗里的点点墨色可以是米亦可是沙,如果说雪峰把米盆整个翻倒,是破除对立的决心,郭先生的这碗“混沌”,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何况碗边还放着一双筷子(阴阳),而每一支筷子又是两笔写成,这其中一为阳、二为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其中又实在可以去参赏的。

而最令我玩味不已的,是那只碗的粗朴,或许只有这样的拙器,才是盛下那些道理的佳物,才会让看它的人进入“坐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