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文人情怀
我和郭西元识大概在十几年前,记得是在一次中国画展上,当时看到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印象深刻,言谈中知同是诸城人,老乡相见格外亲切。日后见面机会多了,对他的作品和人也渐渐熟悉起来。
他是在诸城读完中学便去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南京一住十八年,改革开放,他率先去了深圳,多年在香港、东南亚游学。他师承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贤刘海粟、陈大羽先生,从文人画之路走来,读书、写字、画画、篆刻数十年如一日。他的画文人画功底深厚,讲究书法入画,笔有金石气,笔力雄健,加之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修养,画面有一种浓厚的传统韵昧。当今中国画坛,由于西方绘画的融入,使中国画处于“多元”状态,像郭西元这样在传统文人画的道路上耕耘而有成就者,确实难能可贵。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他,他步入创作旺盛期,在全国性的大展中,屡屡入选和得奖,在海内外屡办展览,诸多专业报刊杂志专题介绍,成绩斐然。他的画明显朝两极发展,一部分渐入渐细、渐静,画面饱满充实,但构图仍见大开合,有宋元人遗韵,近年他喜画书斋案头之景,或茶具、或图书、或画、或印,他将书斋熟悉之物画得趣味横生;另一方面更加豪放洒脱,奋笔大写、泼墨泼彩、气势蓬勃,用墨用色也加强干湿、浓淡对比,画面节奏强烈,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韵。他的画以笔胜,以气胜,由于他书法的功力深厚,以行书、篆书笔法入画,一管秃笔或纵逸、或沉雄、或清新、或道劲,落笔处可见石涛、八大、缶庐、白石风骨,又能力追宋元而别出新意。他的许多大写意之作,逸笔草草,却往往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看上去漫不经心,但情趣极高,画面流露出浓浓的文人情怀。这正是他长期修养的精神所在,是他在诗、书、画、印多方面的造诣使然。
他取得的成绩受到画坛同道的赞许,刘海粟、陈大羽、宋文治等画界前贤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海内外的艺评家也对他的作品非常关注,我认为这些评价是中肯的。郭西元在深圳大学成立“中国文人画研究所”,倡导文人画传统,为弘扬中国传统绘画,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著书立说,又开办研究生班,教授后学(特别港澳台有不少他的弟子),更是精神可嘉。
他是在诸城读完中学便去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南京一住十八年,改革开放,他率先去了深圳,多年在香港、东南亚游学。他师承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贤刘海粟、陈大羽先生,从文人画之路走来,读书、写字、画画、篆刻数十年如一日。他的画文人画功底深厚,讲究书法入画,笔有金石气,笔力雄健,加之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修养,画面有一种浓厚的传统韵昧。当今中国画坛,由于西方绘画的融入,使中国画处于“多元”状态,像郭西元这样在传统文人画的道路上耕耘而有成就者,确实难能可贵。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他,他步入创作旺盛期,在全国性的大展中,屡屡入选和得奖,在海内外屡办展览,诸多专业报刊杂志专题介绍,成绩斐然。他的画明显朝两极发展,一部分渐入渐细、渐静,画面饱满充实,但构图仍见大开合,有宋元人遗韵,近年他喜画书斋案头之景,或茶具、或图书、或画、或印,他将书斋熟悉之物画得趣味横生;另一方面更加豪放洒脱,奋笔大写、泼墨泼彩、气势蓬勃,用墨用色也加强干湿、浓淡对比,画面节奏强烈,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韵。他的画以笔胜,以气胜,由于他书法的功力深厚,以行书、篆书笔法入画,一管秃笔或纵逸、或沉雄、或清新、或道劲,落笔处可见石涛、八大、缶庐、白石风骨,又能力追宋元而别出新意。他的许多大写意之作,逸笔草草,却往往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看上去漫不经心,但情趣极高,画面流露出浓浓的文人情怀。这正是他长期修养的精神所在,是他在诗、书、画、印多方面的造诣使然。
他取得的成绩受到画坛同道的赞许,刘海粟、陈大羽、宋文治等画界前贤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海内外的艺评家也对他的作品非常关注,我认为这些评价是中肯的。郭西元在深圳大学成立“中国文人画研究所”,倡导文人画传统,为弘扬中国传统绘画,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著书立说,又开办研究生班,教授后学(特别港澳台有不少他的弟子),更是精神可嘉。
我和郭西元同为诸城人,诸城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古城,著名画家张择端即是诸城人,苏东坡曾知密州(即诸城),公冶长、赵明诚、刘墉以及近代臧克家、陶钝等文化名人均出在诸城。这次诸城政府和企业鼎力为郭西元举办展览,也显示出诸城人民对文化对书画的热爱和重视,在此也谨向家乡人民表示敬意。
刘大为
200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