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人为什么歪腰驼背
提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在中国画中的人,为什么他们大多是头大、腰弯、背驼?
中西结合分析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或许,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服饰。中国服饰讲究飘逸,宽衣博带。跟西方的比较直板的衣服不同,中国服饰难以表现出人物的线条等要素,体现在绘画上就是遛肩和相对的佝偻。
更或者,比如说,地位低的人去朝拜地位高的。或者是由于人物在做某些动作需要低头,所以给人弯腰驼背的感觉。
这里,我们好好的观摩一下中国画人物中的趣事。请看以下这几点:
《醉归》郭西元 二零一三年作
1、以线描绘的画
中国人物画自始就是以线描绘的画,直自清代也没象西方绘画那样从形体解剖,自然透视,光线明暗折射等科学去研究和运用,故,形体准确只是大概。
2、求神似而略求形似
中国人的物画也和其他内容的画一样,求神似而略求形似,故,其画中人物大多是些:仰头背手,低头沉思或半坐执笔,(仕女则执扇回头)等程式化的动作,不是对物写实而是通过默记忆写。
3、中国古装的视觉错觉
中国古装大多宽松大套,上身囊框,故,从视觉上总给人以"包篼"的感觉,故,画出来(古人准确描绘的技术有限)就有弯腰驼背之感。
4、中国古人农耕劳作的形象
中国古人农耕劳作主要是肩挑背扛,年龄稍大者都会腰驼背之,其模特就是如此。
5、古代中国画的美学标准
中国画的美学标准讲究"怪石歪树,烂叶残花",其人物重笔墨情趣,对形体则强调神韵,中规中矩者不入画,仕女面部以"三白"法设色,结构程式画的只是简单的脸部轮廓线加鼻嘴眉线,胖则加宽,瘦就收拢,故,基本相貌变化不大。
其实,古代的人物画对于弯腰似乎没有很明显的屈从意味,更多的像是表现人物最自然的形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人物画就没有挺胸直立的。
《高阳酒徒》郭西元 二零一三年作
所以,综合来说,中国画中的人,之所以头大、腰弯、背驼,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古代人画画沒有学解剖学和透视学,都是夸张和变形,形成了趣味性的美学典范。
二、古人笔墨讲究气韵生动,所以有身躯饱满,有吴带当风的典范。
三、画家的生活背景,古代文人多受四书五经中庸之道的影响,行为举止多谦逊有礼,常弯腰弓背以示恭敬,画中人物造型也寓意一种处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