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西元谈艺>莫把真传辜负了 ——中国画“去中国化”问题刍议(二)

莫把真传辜负了 ——中国画“去中国化”问题刍议(二)

莫把真传辜负了 ——中国画“去中国化”问题刍议(二)

深圳西元文化
 2024年07月24日 07:28 黑龙江

编者按

      《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收录近年郭先生论著,其中的画论、教育与文化论述,颇有可读处,彰显郭先生的士人风范。论述亦多与当下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势相契合,文章虽为早年所写,而今读来却有“先见”之感。

幽境  2017年作

       在这种大环境中,中国画已大部分被西洋画“融合”,“去中国化”的现象严重。2002年一次全国中国画展,有一件像日本画的作品得了这个展的“金奖”,一时舆论哗然,引起画坛连续几个月的讨论,我为此在中国书画报上撰文,文中写到,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全国美展,五年一度,无疑是中国画人的盛会。但是从展览分类看,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属于中国的国画只占几分之一。再看看我们美术学院的系科设置,也是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属于中国的国画也仅占几分之一;而与中国画同等重要的书法,许多院校几乎没有专门的系科。澳门庆回归举办画展,分类者三,中国画、西画(含油、版、雕等全部西式门类)、书法。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然而,这并非是西方列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而是我们自己干的。

       至于中国画的教学,几乎所有美院都用西洋的素描和色彩考试作为入学考试,入校门之后,再学两年素描色彩以为基础,三年级以后才进入中国画的学习。中国画的学生,用西洋的基础考试作为入学考试,再用西洋画的技法为基础来训练,其结果可想而知。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十届美展的中国画展,除了像油画、像水粉、像水彩、像版画的,所剩无几了。2003年全国的中国画展,获奖作品75件,其中无款无印者3幅(连自己的姓名印章都没有),有印无款者11幅(仅有一印或数印,无自己签名),穷款(仅年月姓名)30幅,这三类作品占展品总数的60%;第二次全国美术金彩奖,入选中国画作品115件,其中无款无印者22件、单盖印章无款者29件、穷款(其中包括一件签拼音名字的)48件,这三类占展品总数近80%。题款、钤印,这中国画的基本形式或程式已消解殆尽。


岁寒  2017年作

       实际上中国画缺少的岂止一个题款?少了书法的功底,当今“驰骋”画坛的,有多少书法功底强的?不要说这中间相当多款题的位置不当、或如西洋画画面极满虽题了款,但不费点力气是找不到的(一笑),更不用说题款中有错字、或书法拙劣等等……当书法题款从中国画中剥离,剩下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中国画已不再“中国”或不太“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日本画的画得中国画展的金奖,而有人理直气壮地提出“革毛笔的命”、“笔墨等于零”了!

       中国画另一个缺失是“文”,画中缺少了中国的“文”,国学的“文”。道理如书法一样,我们生存的土壤已缺少了“文”,我们无法忘记清华大学那个校长大人的尴尬,他竟然读不出他送给连战先生的书法,那是张仃先生写的篆书,国学之缺失已至于此!要知道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啊!这样的尴尬比比皆是,比如名噪一时的电影《英雄》,剧中有一个大大的篆书“剑”字,是小篆即秦篆,这是秦统一中国后的书体,可是影片中它却出自正抵御秦国军队的赵国武士之手;中央台播的《大宋提刑官》,其中有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的句子……

       近见《国画家》杂志,有人撰文,列举十届美展中国画展作品的款病,列举词不达意,语言含糊不清、前后矛盾、错字、别字、重复……等病若干,十分中肯,篇尾引用黄宾虹先生语:“古人作画,亦如作文”“要用墨见笔,用典达意”、又批评一些人“不讲笔墨、斯风日下,甚至不读书识字,只以丹青为业”深以为不可取(黄宾虹文集)。我曾问过中国画的研究生,“四书五经”是指哪四书、哪五经?无人答得上来,不用再问他们读过没有了……


江雨入楼深  2016年作

       中国画是一个十分讲究文化内涵的画种,我们的先人留下了非常优秀的传统,可是面对西方人叫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的世界,我们有些人似乎有点无所适从,我们甚至忘记了中国画首先首该姓“中国”,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画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我们怎样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找回我们应该有的文化自信,来正确对待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时代给我们一个大课题。

       民族的崛起,首先是文化的崛起,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我们无法忍受中国画这种“去中国化”的现象,我们同样无法忍受一些人在西方文化入侵中所表现出的麻木状态!著名书画家林散之先生在怀念他的恩师黄宾虹的诗中,有这样一句“竟把真传辜负了”(世纪丹青---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我将“竟”字改为“莫”以为题,一字之改,诸多期许!

       诸君,莫!莫!莫啊!不然,什么时候我们将不得不痛苦地写“竟”了。


(本篇结束)乙酉年(2005年)十一月于木石山房灯下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