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西元谈艺>夏虫不可语冰(二)

夏虫不可语冰(二)

夏虫不可语冰(二)

深圳西元文化 2024年07月16日 07:29 广东

编者按

       郭西元先生数十年来坚守文人画之阵地。中国的文人画,“诗、书、画、印”的功夫皆不可少,而诗文犹不可缺。画家之文,并非仅是画上的娱兴遣怀之语,更有论世事、谈古今、抒胸臆之言。

      今日转载文字,为老师早年所撰,其中已流露出对于当时中国画面临的困境的思考,颇值得一读。此文又兼为陈大羽先生悼,可说语重心长。


归  2019年作

       说实在的,当看到“废纸论”时,的确不想认真看下去的,也不想说些什么,只觉得无聊。但看到骂大羽老师.老师尸骨未寒,遭此屈辱,实在难忍,方生不吐不快之感。文中说大羽老师“终身的努力结果是将齐白石老辣的笔墨粗俗化”,我真觉得在这里引这样的话也是对老师的不敬,我想幸亏林某人还知道齐白石的笔墨是“老辣”的,但他知道这“老辣”的笔墨是如何才能得到的吗?那是要付出毕生的精力,早临池,晚读书,三更灯火五更鸡。还要认真研习“传统”,滴水穿石。积几十年功夫,方能人“老辣”之境!这里除勤奋、天资条件之外,尚需假以时日,日积月累,如齐白石在六十岁左右作古,他的笔也还未曾“老辣”起来。看齐先生的画,见他八十余岁时。方臻“化境”。说至此,又记起大羽老师一方印曰“人书未老”,即说此情。

寒江  2019年作

       至于“废纸论”,我实在不想花费口舌,有一点比较清楚,如果说80年代“关于中国画是否进入博物馆”和“笔墨等于零”的论争主要还是在理论方面的探讨(暂且认为那是一次探讨),而这次林某的“废纸论”的着眼点却是在钱,可见林某立足点之低之俗。据说,是因为“绝大多数中国画家以废纸混钱”……“老百姓把废纸当成了可以‘增值’的‘艺术品”’云云,(见《国画家》杂志记者访谈)。立论混乱,命题混乱,但意思却是清楚的:“废纸”可以使绝大多数中国画家“混钱”,老百姓又把“废纸”当成“艺术品”,而且还可以增值!在他眼中,当今的中国画家和收藏家简直是一群傻瓜,而他才是先知先觉者。

       不知自什么时候起,中华民族的子民中有人习惯于将自己的不肖归罪于祖宗,后来竟有以辱骂祖宗为业者。骂自己的祖宗,羡慕洋人的祖宗,是这帮人的通病,废纸论中有一句不起眼的话道出了天机:“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巴黎的一条小小的塞纳河养育了多少大师?”是啊,我终于明白了.在他的眼中,长江、黄河那算得了什么?人家那塞纳河才……

雨潇潇  2016年作

写到此,又记起80年代,大羽老师喜写的一句古语:“夏虫不可语冰。”是啊,如大羽老师有灵,今日也该会饱蘸浓墨.写一幅“夏虫不可语冰”的。

林某文中对于大羽老师临终前的画展是为了向老师“交作业”,而认为“不可思议”!我不知他知不知道,他认为笔墨“老辣”的齐白石,曾想“生前三百年,为诸君(青藤,雪个,大涤子)磨墨理纸”,并说“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并题诗曰: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另外,狂放一时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也有印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等等。

行文至此,我想道理十分简单,只是智慧尊重智慧,无知只能结盟无知!“夏虫不可语冰”——此之谓也。


(本篇结束)

辛巳年(2001年)於深圳

发表于《国画家》(2001年12期

           《花鸟画研究》第六十五期  

           《陈大羽先生百岁特刊 》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