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西元谈艺>夏虫不可语冰(一)

夏虫不可语冰(一)

夏虫不可语冰(一)

深圳西元文化 2024年07月15日 07:28 广东

编者按

      郭西元先生数十年来坚守文人画之阵地。中国的文人画,“诗、书、画、印”的功夫皆不可少,而诗文犹不可缺。画家之文,并非仅是画上的娱兴遣怀之语,更有论世事、谈古今、抒胸臆之言。

      今日转载文字,为老师早年所撰,其中已流露出对于当时中国画面临的困境的思考,颇值得一读。此文又兼为陈大羽先生悼,可说语重心长。


苍山远  2019年作

      大羽老师去了,他去得那么匆忙,以至于未能为他送行。

我8月在山东举办个人画展,本想画展之后携画去向大羽老师“交作业”的,然而老师竟去了!

算起来,随大羽老师习画,已二十余年了。开始,也就是拿些画给老师看看,老师也只是说几句“嗯、可以”之类的话。谈起学习之道。他说:写字、画画、读书、刻图章。到70年代中,老师见我真的认真学起来了,便给我制定学习计划,比如读史论、诗词、写字、临画、临帖、临印、刻图章,并经常把他的得意之作借我临摹。


陈大羽

我的功课多了起来,那时几乎每周要去找老师批改,有时画、有时印、有时字,老师有兴致时,我便磨墨理纸,看老师画画,闲聊。从这“聊”中也颇多获益,记得一次谈及古人习诗,一曰“不似古人,即焚去”,一曰“似古人则焚去”。老师要我说自己的看法,我说应该“似古人则焚去”,老师笑了,说这自然是对的,但要有个过程,开始还是要“不似古人则焚去”,待“似古人”了,或“绝似古人”了,便要变,变为“似古人则焚去”,以成“自己”。

其实当时此事正困扰着我,因临摹老师作品较多,下笔便似老师。有一次,有人给一册页求大羽老师画,他翻到我画的一幅紫藤,未看清楚,说:“我不是画过了吗?”在场的学生都笑了,他才看到是我画的,也笑了,这笑深深刺痛了我!


春光好  2017年作

后来,我和老师深谈了一次,觉下笔太似老师,非常困惑。老师说了一个故事,说潘天寿先生师从吴昌硕,吴昌硕曾担心潘天寿“求脱太早”。后来他又要我顺着他的面路,学齐白石,学吴昌硕,学石涛八大乃至宋元各家,他说这样下去再加上写生慢慢求“脱”。

80年代我去香港讲学,当时国门刚刚打开,在强大的西方文化冲撞面前,不少人站不稳自己的脚跟,膝盖骨有些发软,有人叫着要“断奶”、“要割断传统”、“把中国画送进博物馆”等等,把个中国画坛搞得沸沸扬扬。结果还是历史做出了回答,已二十余年过去了。中国画非但没进博物馆。反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未完待续···)

发表于《国画家》(2001年12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