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三)
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三)
编者按
数十年来,郭西元教授读书作画,教书育人。之于中国画的现状,郭教授始终旗帜鲜明的认为,中国画应该“回归中国”。《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一文作于2006年,当时,复兴中华文化的声音渐起,而郭教授则以观董其昌作品的一次机会,直抒胸臆,为中国书画的复兴乃至于中华文化的复兴疾呼。
董其昌诗意图 2011年作
中国画中再也见不到董思翁的文气,小桥流水、淡树轻烟……暮归恰风雨、渔歌正夕阳,画几叠山峦、几栋房舍、三两小船,题诗曰:“古今几齐州,华屋山丘,杖藜徐步立芳洲……只有石桥桥下水,无语东流。”读完题诗,心情为之一畅,你无法不被画面的意境慑服,这才是中国绘画的高境界。反观今日之画坛,画中题款已少见,我曾统计过,二零零三年全国中国画展,获奖作品七十五件,无款无印者三件(连自己的名款、印都无),有印无款者十一件(仅盖章无题作者名氏款),穷款(仅题作者姓名、年月,并无作品题目)三十件,这三类作品占总数百分之六十;第二次全国美术金彩奖,入选中国画作品一百一十五件,其中无款无印者二十二件,单盖印无款者二十九件,穷款者四十八件(其中一件签拼音名字),此三类占百分之八十,当今中国画坛题款的情况大致如此。
深入说来,其实中国画上岂只少了一个题款,画家胸无点墨,即便有抄些古诗句者,词不达意着居多,抄十来个字出现错别字者亦不在少数,而题款者大多直书其“意”,画山题山,画水题水,画一老者与狗题“老人与狗”,画小童在窗前即题“窗前的小童”,如此题款,如同嚼蜡。我曾以齐白石的画“自称”为例为我的研究生讲题款。齐白石画一鼠爬在秤钩上,篆书题“自称”二字,意趣横生,但如题上“老鼠与称”或“爬在秤钩上的老鼠”,会怎样的煞风景!但今日画坛,这样的题款似已成趋势。
(···未完待续···)
丙戌年(2006年)一月十一日于深圳木石山房灯下
发表于《国画家》杂志(2008年第一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