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西元谈艺>笔墨不应当随时代(三)

笔墨不应当随时代(三)

笔墨不应当随时代(三)

深圳西元文化 2024-06-28 07:28 广东

编者按

      《笔墨不应当随时代——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看对石涛的误读》, 从解读石涛原文,论证了我们对于石涛的误读。更从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高度,剖析了这一误读背后的原因,也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大声疾呼,读来既有专业的思考,更有广阔的观察视角,当会引发国人关于国画、国学、传统文化问题的再思考!


山雨  2019年
       他尊古的题跋很多,比如“古人用意,墨生笔活,横来竖去,空虚实际,轻重绵远,俱在腕中指上出之,其指法在松”,又比如“古人虽擅一家……岂似今之学者,作枯骨死灰像乎”“古之人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广化,无为而有为,身不炫而名立,因有蒙养之功”“是故古之人虚实中度,内外合操,画法变备,无疵无病”等等等等。我一口气举了这些“石涛论古人”的段子,就是想说明石涛是一个十分尊古、十分尊重传统之人。 他还说“今海内笔墨去古远矣,清湘大涤子自笑知其皮毛耳”。此段批评今人“笔墨去古远矣”,并自诩“知其皮毛尔”。一个从骨子里尊重传承的石涛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把他说成是“随时代”的追波逐流者,可冤也夫。


蕉雨  2019年作
他甚至深刻指出今之病在何处,他说“画家不能高古(他认为“高古”是画家当然的追求),病在举笔只求花样”(与当今只在形式上求新的玩花样者同),或在于“师古人之迹不师古人之心”等等,可见他对于现实画界之病认识之深之透。 另外,历代画评家对于他的评价也说明了这点。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称赞石涛“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石公之不可及也”,又说“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秦祖永说:“石涛山水自成一家,下笔古雅……每成一画与古人相合,盖功力之深,非于唐宋心领神会焉可臻此。”金城赞:“大涤子画……统观全幅绝无一点霸悍之气扰其笔端,可见其于画理研究极深,迥非漫然涉笔点墨者比也。”黄宾虹评论说:“清湘老人所画山水屡变屡奇,……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等等。

注:引文均引自俞建华《石涛画语录》

(···未完待续···)

2016年12月21日发表于

《中国书画报》

2016年发表于

《艺术沙龙》(12月第二期)

2017年6月发表于

《国画家》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