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十辩(三)
文人画十辩(三)
编者按
《郭西元书画艺术展》于2017年12月26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郭先生的四本著作也同时与诸位方家见面。其中《回归中国》一册,收录近年郭西元先生诸多论著,其中的画论、教育论与文化论述,皆颇有可读处,更彰显郭西元先生的士人风范,亦与当下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势相契合,多文虽未早年所写,读来却有“先见”之感。
五、笔墨
关于“笔墨”的论争,守者辩其有,攻者辩其无,并非只是见仁见智,有些人到国外去吃了几年洋面包,回来就不认自己的家门,我无法理解这类人的心态。至于“笔墨”本身,那几乎是中国画的全部,分笔法、墨法,笔法研究笔力,“锥画沙、屋漏痕”是耶,墨法则研究墨韵,“浓淡、干湿”是耶,近来大家鲜去研究笔法,只在“墨”里搞效果(做肌理),实属可悲。
六、文人画
文人画被妖魔化,它几乎成了反动、落后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文人画依附的那个文人阶层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倒觉得,不妨把问题简单一点看,文人画实际上是对画匠画而言,中国美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画史。文人画家们不满足于对于对象的被动描摹,一开始就来了个“遗貌取神”,确定了画家对于所描绘对象的主宰关系,这和西方被动描摹现实的“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文人画所依附的那个文人阶层,目前大学教育普及,大学生、博士、硕士众多,这个阶层可够大了?
(…未完待续…)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
